自環島起,兩次不同交通方式去認識台灣後,對於各地,逐漸有了幾張說得上口的在地食通地圖,某些時候,是藉由在地生活經驗(如台中、雲林),更多的是當地借宿的朋友交談得知,但最令人難忘的,總不是那些報章媒體版面上的熟面孔。(不管是否有那「實質」一嚐的可能)
「你現在手頭很緊嗎?」
「月底了,多少有點了。」
「恩…等等去吃隧道口旁的水餃。」
對於味覺一事,我並非味癡一輩人,但就很多時候,能「安穩」、「安心」下肚之物,我就不會多做評論。(可想而知,每當周遭,特別是軍中,當下聽人哭鬧伙食難吃時,我都是到另一個單位,換了不同伙食兵主廚時,才從比較得知。)從小出生的雲林西螺那地方,起於老家本就是農產豐饒,除非自己刻意,大多吃下肚的,鮮少人工再製品。(特別指稱添加奇奇怪怪色素香料者),就算是外食,大多還能維持在很基本的米麵醬菜油椒鹽形式,沒啥特別卻實在夠味!
上了大學,自己一個人生活、外食族、單身晚餐的外食狀態,到大學結束,也就如此,但一年比一年更常聽聞的,卻是外食族三高風險、黑心食品疑慮,更加特殊的,莫過於大揚旗鼓的健康食品認證,護肝、整腸、清血脂食品。
曾幾何時,我都還記得,小時後借宿阿姨家一個月,因為太愛喝阿姨親手熬煮爾後放在冰箱冷卻的綠茶。在一次貪喝求快的小屁孩下午放學後,墊腳要拿大鍋綠茶時,一個不穩,冰涼無糖綠,從頭到腳,濕了一身綠茶香,卻開心無比。而今,站在小七的茶類飲品櫃前,那種小時候見到冰綠茶的興奮,反倒轉變成比較綠茶多酚、兒茶素、菊苣纖維的小家子氣,那些標滿健康食品標籤的有效含量高低。
「阿姨,我蛋餅要續盤!」
「先放著,阿姨還在煎!」
算是到了當兵過後,生活圈換到了高雄西子灣一地,休假借宿的友人家,剛好附近有幾家是對學生族群友善的食店,那近乎食通的仔細記錄分析評判道,我不懂!但好吃又真材實料,還能兼具便宜(我認為這是重點中的重點)的早中晚餐,在這些年,已很難再見!
有太多老店在成名之後(特別是登上報章版面,媒體曝光後),那種純粹熱食感動,早已不復見,在變相追求來客數、營收淨利、翻桌率諸如資本商業模式時,追求極大數的框架。真有幾次,看著前些年一碗米糕上的醬油、芫荽、香油灑滿的好模樣。在這些年資本商業馬齒徒長的今天,一碗米糕上,只剩死鹹油膏,就連那上頭加分的豬油蔥肉燥,也一併省去時,那「窮酸」的慘,只想讓人拿去砸扔店招牌。
到吃到一家好店,有時候,我真會把他看重成像是遇見一位好情人一樣,而在高雄的生活,很順利地藉由友人推薦和四處遊走,找到了幾家,阿姨蛋餅、九色雞排、吳記水餃、麻醬館、中華街麵攤。
或許大學和脫離家中經濟供養時養成的,對於用餐時的速度,總如打火英雄,拼了命似地吞塞入口,有幾次那是近似無意識的進食,卻在一家早餐蛋餅店,店家好心提醒下,懂得去品嘗好不容易慢下來的一餐。
「少年仔,天氣炎,咪呀燒尬,呷卡慢耶,噎到燙到,我無法救!」伴隨著中年女人的爽朗笑聲。
這是阿姨蛋餅,每早用一雙塗滿紅指甲油的手,煎弄著大平鍋蛋餅,這樣子的蛋餅,第一次吃時,15元的價位很吸引人,麵糊、蔥蛋、沙拉油,盛盤後,自己灑上要的胡椒鹽、油膏、甜辣醬,很台沒錯!但口感很妙,近似宜蘭糕渣會有的燒灼感,黏Q的餅皮,有著濃濃蔥蛋味,卻沒曾聽說阿姨要因為物價上漲,調整售價。(但我深信15元真的賺不到什麼,特別是蔥價本身,早已是中盤菜蟲商,最愛大撈一筆的品項之一。)
要說阿姨像神隱少女裡的金婆婆一樣,在蛋餅下了法術施了藥,讓早餐時段人潮不停竭嗎?
倒不如說,阿姨那實實在在的蔥蛋麵糊煎餅,暖了大家的胃,還讓每個皮包也照顧到了。這樣子的小店文化,我熱愛去發掘,卻也希望別因為被發掘成名後,又成了下一個砸扔食物的標的。
Bon Appetit!