準備去澳洲前的日子,剛好有歷經到台灣大過年,因為自家咖啡豆用完,順道跟家姊去costco補充豆子。
親戚剛好也因為這樣,跟我聊起買咖啡豆一事的事情才發覺,只要一提到咖啡,好像大家都有自己的一本經可以拿出來念一樣,更別說我一直不懂何以批評星巴克豆子的不好的出發點是烘焙太焦,但很實在地是那就是星巴克的賣點,他的源頭也就是義大利式的那一種重烘焙藝術,連我都沒辦法否認有時候我偏好重烘焙咖啡的嗜好下,品嚐輕中烘焙的咖啡豆,不免讓我出現一些先入為主的問題,像是果酸、核果、蜜桃、花香如何的。
而對於選咖啡豆這事情本身,我承認其實沒啥耐性去面對那些只想要「拾人牙慧」的消費者,畢竟咖啡豆究其根本還是一種嗜好品,嗜好品本身基本上就需要去體認到的是,每個人的飲食偏好本來就會有所差異,今天我去勉強你喝怎樣的咖啡才是好喝,不如跟你說喝怎樣的咖啡對於你而已相對好,這是卡波我從業到現在的觀念。
有些偏題,回頭。
咖啡業工作也三年了,咖啡豆好歹也喝過幾十款,常常有人問起說什麼咖啡豆才好如何的,想當然常說的那些產區(拉丁美洲、非洲、亞洲太平洋)、烘焙度(輕/中/重烘焙、一爆二爆前中後)、比賽(COE)、認證(公平貿易)什麼的,甚至對於一些新入門的菜鳥而言,其實這些名詞反倒會淪為商業行銷廣告,卡波還在星巴克服務時,就很常遇到客人發問,外頭的一堆認證,到底有沒有那麼厲害?而在這一系列的文章裡頭,我會希望把這些專有名詞到一個不行的字詞放在後頭,以備註的方式附上,所以好奇的讀者可以先往下看。
今天講了那麼多,我們不如就用最簡單的方式來聊談,一款咖啡,在飲用黑咖啡為前提下,你希望是怎樣的一款豆子?
我總是會問問我的客人說:怕酸嗎?怕苦嗎?接下來開始延伸到,你希望怎樣的風味?柑橘的?黑可可的?莓果風味?香甜榛果核果風味?甚至煙燻?中草藥?這樣子的引導下,其實就可以把市面上很多咖啡豆做分類。
曾經服務客人的過程中,介紹咖啡豆的用詞太過於生活化,反倒讓客人真以為咖啡豆裡面還真有添加我所形容的風味,像是非洲的肯亞,我都會形容具有葡萄柚或者陳皮梅特有的柑橘基調咖啡豆,又如同亞洲太平洋產區的豆子,總會有特殊的草本土質基調,有些客人直接聽成在烹煮過程或者烘焙過程有添加這些我提及的植物,反倒是一種很可愛的誤會,但實際上添加不同香料或食品一起烘焙的咖啡並不是沒有,在西非Touba一帶有著名為Senegalese coffee的傳統咖啡,其製作方法正式以綠咖啡豆加入當地產物Selim pepper和丁香先行烘焙,在進行後續的萃取,這樣子的咖啡有別於一般事後添加香料的咖啡豆,反正有一起烘焙特有的馴化香味,這可是到現在卡波都想要嘗試看看的。
而說了這麼多,不外乎正是前往澳洲前,會也希望自己有一個方向是當自己已經習慣台灣星巴克特有的買一送一文化與重烘焙核果香甜滋味,是不是在澳洲的咖啡業界裡,可以去發覺自己還沒有嘗過的咖啡豆風味?
後記:
依照目前自己自主喝咖啡的習慣來看,卡波很偏好很乖乖牌的核果風味與非洲系統的莓果柑橘基調的咖啡豆,但澳洲的咖啡到目前看過的文獻都是指向亞洲太平洋產區會有的厚實感與核果甜味,這一點反倒很讓卡波放心也期待有個美好的未來可以去闖闖。
名詞解釋:
公平貿易:最為人所廣為接受之公平貿易定義,由FINE所創「FINE是指一個由國際公平貿易標籤組織(Fairtrade Labelling Organizations International)、國際公平貿易協會(International Fair Trade Association)、歐洲世界商店連線(Network of European Worldshops)及歐洲公平貿易協會(European Fair Trade Association)四個公平貿易的主要組織所組成的非正式連線
烘焙度:依照生咖啡豆開始進行加熱後,約略9到11分鐘後出現第一次爆裂聲,此階段的聲響是源自咖啡豆吸熱過後體積膨脹後產生的噪音,如同爆米花一樣,而約略在15到16分鐘後,會出現第二次爆裂聲,此階段的聲響源自於氣體壓力與咖啡豆本身的油脂造成的聲響。市面上會以一爆前、一爆、一爆中、二爆、二爆後作為區分點,以星巴克而言就僅以一二爆時間點粗分為淺中重烘焙色譜,同時佐以橫條座標圖標列烘焙程度,這一點反倒連很多星巴克的從業人員都沒去注意到。
COE:Cup of Excellence 冠軍盃,源自於1999年時期,咖啡豆國際期貨市場出現跌幅時期,讓咖啡豆本身的品質被關注的一種作為,演變至今,已變成各國咖啡豆產業為表現其風味特殊的平台,但此處為簡述,關於冠軍盃與美國精品咖啡學會的關係,就交給以後的文章來說明。
圖片截選自www.meijer.com/
沒有留言:
張貼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