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6年3月3日 星期四

<不好意思,澳洲沒有買一送一>Barista's daily life 02/24-28

咖啡來到了二月的最後一周,一樣沒意外的是自己在周末時,都會有晚班加班的支援班要上,也因為如此,一整周下來的工時,其實都約略落在50小時,平均工作天數五天,薪水換算台幣差不多是21K到22K左右!而看著自己現在在澳洲的薪資單,不免點開信箱裡頭,那幾張以前在台灣星巴克的薪資單備份,其實相較下來,自己不免感慨,幾乎同樣是每周40~50個工時的咖啡師工作,在澳洲就是收入將近四倍,而台灣卻好像自己被當成奴隸看一樣!

收入如此差距極大,工作內容卻大同小異的情況下,自己不免會去比較,到底為什麼國與國之間的差別,可以如此差距?

從原物料來看,在台灣與在澳洲,最大的差異,應該就是牛奶,一樣都把貨幣轉換成台幣的狀況下,家庭號兩公升裝的牛奶,澳洲50元有找,而台灣是120~150元之間,咖啡豆本身,如果都是以自家烘焙,對於咖啡店本身的成本相對比較低。以原物料反算,或許這會是澳洲薪水比較高的原因,畢竟一杯咖啡換算過來,將近是一杯100元,賣一杯基本上就是賺一大罐家庭號牛奶的情況下,確實雇主有更大的收益,可以支付員工的薪資!

而事實是如此嗎?

不如從最根本的人事成本來看,同樣都是打工兼職part time的狀況下,時薪依照澳洲政府規定,平常日的薪資應為18.47澳幣、周六加薪125%為23.09澳幣、周日加薪150%為27.71澳幣,反觀台灣目前是120元為主軸。相較之下,開始發現些端疑是,從政府端的規定開始,薪資本身的設定就偏高!而在這個狀況下,要用「尊重」去說明這一切嗎?

從開始工作到現在,自己也跟了不少的澳洲人聊談這事情,對於所謂的hospitality job服務業而言,在澳洲本來就是會被「尊重」的一種職業!不僅是政府帶頭拉高基本薪資以外,小費文化雖然不像美國那麼地明顯,Lloyd我自己卻在店裡,多次因為咖啡煮得香又好喝的前提下,收到客人的小費!在收入上,我確實承認也能直白地說,在澳洲的工作感覺,是資方為了你的生活著想;在台灣,是自己為了自己的生活著想。一樣都是工作,一邊是越做越窮,一邊是越做越富,這裡的窮富,當然不是單指金錢方面,同時包括因為工作而增長的個人職能、生活經驗,當然地,這邊也要排除自己是「打工旅行者」的這一個身分!

回到自己開店這一點上,如果要說用薪資來表達自己對於員工的「尊重」,我當然知道這會是一種伴隨著極大風險的想法與決定,而採取其他福利來support呢?不就為淪為台灣常見的員工福利過少或者無用的問題?

對於自己以後新開店的新創事業,員工管理這一點,看來還是會有很多需要去思考的問題。

沒有留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