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年6月2日 星期日

文學獎 - 散文佳作:關於生活,我們都只是愛上交談

我們一起把時間變快


一起把隱喻塞到明顯的地方


這些都很清楚了--


你不愛我


我不愛他


他不愛你


而我們確實在相愛


 


我們總是喜歡閱讀,在文字間找尋與自己心境相同的當下的悸動,抑或由不同的形式,音樂、電影、畫作,那些自己都設想過,卻沒發現,到頭來,就只是在追尋一個什麼,一個自己懂,卻從來說不出個什麼的目標,杯子上的一個名牌、枕邊的一個暖、空缺時的一個伴,是個什麼,總是不明。就像剛到一個新環境,都想快一點找一個依靠一樣,或許是朋友、或許是伴侶,而事實是,不盡人意的曲折,卻隨著生活的進展,越是想要點什麼進步,越是有自己沒能發現的盲點存在,努力,成了這過程永不停歇的動詞。


 


常常自覺的是,只是愛上當下的快感,我們都喜歡交談,喜歡談對方生活過往與未來的未來,也在每一次交談中,多了解了對方一點,是一個習慣、是一段回憶、是一種氛圍,進而,有了大家所知悉的劇本,而永遠不明說,我們之間,到底算是什麼?又像是閱讀不同文學時,會在意別人的眼光,在閱讀文學作品時,總會有小小虛榮,渴望被稱讚有書卷氣息,又或是翻閱管理財金書刊的那種生活管理,旅遊食譜的樂活自在,總希望能在對方留下良好印象!卻常常發覺,自然,比起做作,更是難為,選擇對的閱讀方向,不在乎別人的眼光,成了習慣的練習,學著不做作,卻也要如同呼吸般的自然,挑起眼前的一本書,不急不徐的翻閱,也在發覺選擇錯誤的當下,又能誠懇果決地放回,進而,與每一本書之間的互動,不再是單純的閱讀,而是更進一步的深入了解,同化,努力的撇去先前閱讀的陋習,讓整個過程更為自然。


 


鬆垮的生活不能忍受


密實一點也無可厚非


我堅信總有一天


扎實的擠壓會擠出最後一滴水


像是未說出的語言


擱淺在黎明清亮的離別


像是乾掉的離別


在冬天來臨時


終於開始要裂成碎片


 


如同我們在閱讀的過程中,在文學種類間的選擇,僅僅取決在於彼此在當下有沒有共鳴,現代文學、古典文學、詩、散文,那些我們都知悉的文學類型,卻永遠說不出個判準點為何,如同隨意地走到書店,單純被書名、封面設計、封面文案吸引一樣。一個人的生活久了,在每個情緒失守寂寞放飛的夜裡,急著想填充心中的空虛,成了與人互動的動機,而進一步想做點什麼,如同許久沒有閱讀的生活,在發掘自己渴望在一次指尖輕觸紙張,翻動,即使會被利紙割傷,卻覺得,那些苦痛,永遠比不上找到下一個閱讀的機會的悸動,於是每一個進一步的背後,都是有了上一步的接續,而延續了下一步的失序,而到最後,那結局是什麼,似乎不是那麼重要!


 


 那我們的相愛呢?只能說


我們都喜歡交談


但說了什麼從來就不是重點。


只能說我一直堅信我所


厭煩的:


站在滿城的大雨下


我們從來就只是時間


 


我們都享受著閱讀,卻也常常痛罵某本書,不是自己所想的好;如同與你的相處,我們真的都只是愛上交談,但說了什麼從來就不是重點。或許在結束當下,或憤恨、或心寒,那些你所能想像的負面。回頭,我們卻明白,如同閱讀一樣,會眼花、會打嗑睡、會無法咀嚼文字,卻在闔上書頁後,我們又發現了當初吸引目光的那些,書名也好、封面設計也好、文案也罷!猶如電影非誠勿擾裡,秦奮在自己的徵婚啟事裡,詳細又詼諧的介紹自己,把中老年熟男晚婚危機,講得像是巷口賣雞大哥,正對著巷尾賣菜小妹,介紹自己是個敬老顧家能依靠的好男人似的;而當初選擇哪一本書,不也是因為如此,當紅賣書的篇篇名人序文、斗大書目的吸睛推薦落款,買單,才發現自己又重複了前一本書籍選構的盲點;而與你的相處,亦是如此,在發現自己忽略了什麼的那一刻,卻又不能像風箏斷線,爽快結束遊戲,相處,交談,又成了停不下來的互動。


 


於是結果是什麼已經不重要了,相處的那些日子,構成下一次交談中,生活的過往,構成讓下一個對方的「想多了解一點」的一點,而我們卻永遠不曾停止這種近似購買閱讀書刊的行為,一次又一次加深加廣了自己交談的內容!也如同選讀不同文學形式上,從長篇小說、網路小說、新詩文言,我們都喜歡一一嘗試,抑或只挑其一而讀,但始終不變的是,追求些什麼,那些說不出的什麼,是閱讀與交談的最終目標,卻好像永遠達不成的一樣!所謂的文豪情聖背後,積了多少書本、交談了好幾夜,是預謀為之,還是不經意,始終無解,而最初的動機,卻又是那麼相似,想在生活中,取得那麼一點的悸動,一個眼神交會,一個熱情相擁,一個漫步相陪,又或是一個人物,一段文字,一個逗點,這些在別人眼中,是那麼簡單,卻又那麼不思議,難尋,沒緣分,成了一路上無限的感慨,卻又像是在享受過程中,所帶來的那些寂寞自省,一度嚮往安定,卻又不曾止步於何者,唯一會有的,那就僅僅是短暫停留。


 


然而,未來,總會一直來!措手不及的無奈,是無可厚非的,卻也沒有人特地為了這些弔詭什麼,抑或,我們會選擇短暫駐足,卻又在駐足的當下,在不遠的腳邊發現下一個起點,繼而,故事的開頭,是承接著上一個故事的分號,而不是句點,頂多就只是意思個空了一段,上了個華美的樂段註解,繼續,沒有停歇...


 


文中,新詩為「間奏‧交談─致我的朋友們」一文。


 




 


決審講評:


 


鍾文音:


 


題目一開始有點裝腔作勢,但是仔細看其實書寫得很好。有點像是手札,在散文體裡面似乎可以繼續延伸下去,有斷句、有結構,可長可短。我覺得這種青春的抒情,作者嘗試透過抒情過程中找到一些自己的思考。我覺得這種手札式的書寫,似乎又無法留下什麼。


 


吳鈞堯:


 


不是很喜歡文中安插一些新詩。所以我嘗試第二次閱讀,發現沒有那些新詩,文章還是可以閱讀,而且主文裡面清新、談閱讀的敘述是很有味道的。這味道不是很強勁、是一種安靜的氣氛,雖然我不是很喜歡這種安插新詩的結構。


 


孫梓評:


 


剛剛要投票的時候,我一直在這篇和〈父親你不重〉兩者之間做選擇,但後來選擇後者。雖然安插一些新詩在裡頭,但我並不排斥,若與散文形成一種互文、互補的效果,才會更有機會形成一種特殊的文章。若單獨只看現代詩的部分,有些句子不錯,但整體而言仍稍為可惜了一點。我覺得這篇是非常寂寞的文章。如題只講了兩件事情,似乎和朋友都只是在交談、把話丟出來的過程。在看第一眼、認識新朋友的交談過程中,又形成一種寂寞感。這種寂寞感相當誠實,我很喜歡。這篇文章就像文音老師說的,可長可短,又似乎無法做一個很好的收尾。


 




 


 


自評:


 


這篇文章,是在大學主修時期,副修台灣文學系時,認識一位台文大四的學長,藉由跟他討論這篇的文章架構,到最後才出現這種新詩安插在散文每個段落的文體,當初有點是為了想投稿而投稿,最後因為文體更動,反倒自己正式投入感情去書寫這篇文章的原始情感時,的確地,我是帶著相當寂寞的思緒去闡述這麼一個情緒。


 


第一次投稿文學獎的情緒,的確是帶著挑戰自己的書寫能力和認證自己一路上的思維,得不得獎,其實獎金比不上被認同的成就感。


 


一兩年前的活動,現在才看到自己文章的評論時,其實是蠻感動的!特別是終於在文學的領域裡,有人給了我的作品、思緒做最直接的評論時,我還真是受教良多!


 


我想散文體,我還是會常寫的,等同你在這部落格一樣,我時常文字癖發作,寫了許多自己喜歡的文體,我稱之為無病呻吟又或者其他怪裡怪氣的系列文章。


 


 


 


 


沒有留言: